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283.凡处于纯真良善的人,都被纯真打动,并且在他处于该良善的程度内被纯真打动。然而,那些未处于纯真良善的人则不会被纯真打动。因此,地狱里的所有人都与纯真截然对立;他们不知道何为纯真;他们具有这样的性质:越是纯真之人,他们越充满害他的欲望。这就是为何他们不能看见小孩子;一看见小孩子,他们就充满害他们的残忍欲望。由此清楚可知何为自我形象,因而它所滋养的自我之爱与纯真是对立的;因为地狱里的所有人都陷入自己的自我形象,因而陷入自我之爱。
注:自我形象就是爱自我胜过神,爱世界胜过天堂;与自己相比,视邻舍一文不值;因此,这就是爱自己爱世界(694, 731, 4317, 5660节)。恶人与纯真截然对立,甚至到了无法忍受它出现的地步(2126节)。
3157.“现在你们若愿以怜悯和真理待我主人”表示对这两种官能,即意愿和理解力所作出的同意的调查。这从“怜悯”和“真理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怜悯”是与良善或爱有关的东西(参看3063, 3073, 3120节);“真理”是与真理或信有关的东西(参看3121, 3122节)。由于爱之良善属于意愿,信之真理属于理解力,并且此处要求保持怜悯和真理的话是对拉班和彼土利,因而是对人说的,所以这些话表示从这两种官能,即意愿和理解力发出的事物。这是对同意的调查,这一点从经上说“你们若愿”,接着说“就告诉我;若不然,也告诉我;使我可以或向右或向左看”明显看出来。
人的重生是主荣耀的一个形像(参看3138节),其情况是这样:人的确学习信之真理,但不承认它,尤其不出于良善接受它,除非这两种官能,即意愿和理解力同意它。同意是承认本身。接受通过承认,尤其通过意愿发生,因为良善就住在那里。当意愿或良善接受信之真理时,这个人就重生了,因为这时,真理属于良善;换句话说,信属于仁;或就生活而言,真理就是仁爱本身(3121节)。
5806.“他母亲只撇下他一人”表这是教会所拥有的唯一真理。这从便雅悯的代表和“母亲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便雅悯,即此处的“只撇下(的)一人”,是指新真理,如刚才所述(5804节);“母亲”是指教会(289, 2691, 2717, 5581节)。关于便雅悯在此所代表、前面(参看5804节)所描述的真理是教会所拥有的唯一真理这一事实,情况乃是这样:这真理是源于属灵良善(即“以色列”)的真理,由与父亲同在时的便雅悯来代表;而更内在的真理则由与约瑟同在时的便雅悯来代表。与父亲同在时的便雅悯所代表,并被称为新真理的真理就是那使一个人成为一个教会的唯一真理;因为这新真理或前面(5804节)所论及的这些真理含有从良善所接受的生命在里面。也就是说,处于植根于良善的信之真理的人就是教会;而处于信之真理,却未处于仁之良善的人则不是。对后一种人来说,真理是死的,即便他们可能拥有同样的真理。由此可见这真理是教会所拥有的唯一真理是怎么回事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